您的位置:首页 >>> 文章浏览
 
【网络中国节·中秋】打糍粑 磨豆花 品长桌宴 苗家儿女热闹过中秋
时间:2024-9-12  来源:石海新闻网
 

    本网讯(融媒体记者 倪振宇 熊美佳)一直以来,民间就有中秋打糍粑的传统。在大坝苗族乡小寨村,苗家儿女身着节日盛装,一起打糍粑、磨豆花、品长桌宴……共享传统美食,共度中秋佳节。

    近日,在大坝苗族乡小寨村,一大早村民们就在院坝里忙碌开来,为中秋佳节做着准备,庆祝这个寓意团圆与美好的传统节日。

    制作糍粑不仅是一项体力活,更是一门技术活。炉灶的大铁锅上架起竹甑子,装满泡好的糯米,大火蒸熟。香喷喷的糯米饭刚出锅便被迅速舀入碓窝。早已守在碓窝旁的乡亲们就着糯米的热乎劲儿,拿着木棒,你一棒,我一杵,用力舂打。

    “打糍粑要沿着碓窝的边沿往中间打,糯米有很强的黏性,糍粑杠打下去就像被吸铁石吸住一般,如果没有一定的力量和速度,糍粑杠拔不出来。”说起打糍粑的技巧,大坝苗族乡小寨村村民兰小飞侃侃而谈。

    糍粑好不好吃,“打糍粑”是关键,制作手法更是讲究,村民们将打好的糍粑团放到铺好的簸箕里,一捏一拧一搓,就做成了圆溜溜的糍粑,便成了传统的民间美食。

    除了打糍粑,磨豆花也是苗家儿女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。精选的黄豆经过浸泡、磨浆后,变成了一桶桶乳白色的豆浆。接着,在苗族师傅的巧手下,豆浆被缓缓倒入特制的锅中,加热、煮沸,然后轻轻点入石膏水,豆浆逐渐凝固,形成了嫩滑的豆花。

    当然,除了美食,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苗族刺绣,也是苗家人民过中秋必不可少的习俗。苗绣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它不仅仅是服饰的装饰,更是苗族女性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,这些图案不仅美观,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,它象征着吉祥如意、幸福安康等美好寓意。

    中秋佳节,和家人朋友、邻里乡亲围坐在一起,品美食、话家常,既促进了邻里间的互动与交流,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感情。

    “很开心,月满中秋,苗乡团圆,过节的时候和大家一起打糍粑、吃月饼、品苗家长桌宴,很热闹丰富,和周围邻里一起举杯同庆,这才是过节的氛围。”大坝苗族乡小寨村村民罗秀芳说。